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太极溯源 » 《 张三丰太极武道思想研究》

《 张三丰太极武道思想研究》

作者:李滨 2013-11-08 18:28发表
阅读次数 1978

 张三丰太极武道思想研究》

                                作者:李滨

 

影视剧《太极张三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张三丰的名字,现在多与中国拳的一个派别 ——太极拳联系在一起。著名太极拳家吴志青说:考各家太极拳之源流,均称系丹士张三丰所传授。(《太极正宗·弁言》)
       
随着群众性太极拳健身运动的发展,研究张三丰太极武道学术思想,可以提高广大业内人士对太极拳行功养生与手战御敌武技价值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继承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同时也可为非业内人士寻找太极张三丰而指点迷津, 以矫正其心态,提高其素质,意诚心正地认识武当派祖师的武道风采和历史业绩,从而为积极地宣传和弘扬悠久的太极武道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张三丰乃文乃武的形象映射与史传碑记


       
我国正史记载张三丰的文字,可见于《明史·方伎列传八》。其中有曰: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  ‘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明史》创修于清·顺治二年(1645),未成而罢;康熙十八年(1679)再开史馆纂修,康熙三十三年,王鸿绪担任总纂,聘黄宗羲弟子万斯同核定稿件;雍正元年(1723,张廷玉奉敕出任总裁,以王鸿绪所出《明史稿》为基础进行纂修,至十三年定稿,于乾隆四年(1739)刊行。张廷玉对张三丰是肯定的,其序仙传有云:明初周颠、张三丰之属,踪迹秘幻,莫可测识,而震动天子,要非妄诞取宠者所可几。(见《张三丰全集》)
       
武当山明代御赐张三丰铜碑碑文云: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集阴阳之正气。顾长生久视之术,成超凡入圣之功。旷世一逢,奇踪罕见。尔真仙张三丰,芳姿颖毕,杂思孤高,存想专精,炼修坚定。得仙箓之宝诀,铒鼎之灵膏,是以名隶丹台。神游玄圃去来倏忽,岂但烟霞之栖,隐显渺茫,实同造物之妙。兹持赠尔为通微显化真人,锡之诰命,以示褒崇。於戏,蜕形不老,永惟物外之逍遥,抱道绝伦,益动寰中之景慕,尚期指要,式惠来英。     天顺叁年肆月拾叁日
       
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王世贞《游太和山记·自均州由玉虚紫霄宫记》曰:
       
山初不以岳名,按郦道元《水经注》云:武当山,一曰太和,一曰参上,又曰仙室。”  《荆州图》附记:  “晋咸和中,历阳谢允弃罗令,遁隐此山,曰谢罗山。文皇帝为特赐名曰太岳,至世宗乃复尊称曰玄岳,以冠五岳云。谓武当山者,非真武不得当也。自是为修真,为元和,凡二观已。又为遇真宫,驰道益阖,左右杉松万株,大者合抱。曰遇真者,为三丰道人名也。其东庑有道人像。道人姓张,当高皇帝时游人间,筑净室于兹地,曰:是不久当显。俄弃去。而文皇帝数使都给事中濙奉书招之,凡十余年弗得,则为之像,又赠以真人诰,今所奉书及诰犹在。 (《天下名山游记》)
        
据《洞天记》载称,张三丰先生尝自言云:  “吾之名号,多与古今人同,知之即改,于心乃安,以故渺渺无定也……三峰二字,传乎已久,不欲再行改更,因忆乾爻之连,而有坤爻之断,不足以还纯乾也,乃从坤土之中植一根浩然之气,补其断而全其一焉。自今以往,当更名全一,字三丰,名号于是乎大定。(引自《张三丰全集》)。
        
据汪锡龄整理三丰文集所写的《张三丰全集·三丰先生本传》,张三丰诞生于元定宗丁未四月初九日子时,同时期则是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元仁宗延祐元年, 1314)六十七岁始入终南山得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以宋理宗淳祐七年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推算,则张三丰时年145岁,显然是一位生于宋,仕于元,行道于明的高寿先师。
  昔有明人都穆(1458—1525)著 《游名山记》卷二记述,王屋山有道士陈性常者,  旧住武当山之自然庵,今年(正德八年1513)七十有八,而神气清茂,似有道者,移居兹山,已二十年。其学,乃仙人张三丰之再传,为予言:张师名玄玄,辽阳人,自号三丰遁叟,世人因其号,第称之曰三丰,而不知其名,正统间 14361449)犹在,后不知所之。’”
       
今有澳洲籍华人黄兆汉于1976年提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on the  cult  of change  sanfee  and  the  authenticit of his orks》,文中推断张三丰为元末明初人,大约生于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 132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五或十六年(14171418),百岁左右。文中还说:太祖与成祖大肆寻访张三丰,已足以让我们相信张三丰是个活动于明初的人物了。(黄兆汉:《明代道士张三丰考》,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


  二、张三丰著作与太极拳密谱留存

        张三丰著作传世甚多,清代康雍年间,通议大夫、河南全省河道副使汪锡龄(字梦九)辑成《张三丰全集》,渐为流行。道咸年间,道教内丹西派之祖、长乙山人李西月(字涵虚)编辑《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流传滋广,后复收入《道藏辑要·续毕集》(7—10卷),流行更广。当代著名学者方春阳点校《张三丰全集》,已见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012月第一版;张三丰真人著作,太乙山人珍藏本《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载于文山遯叟萧天石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台北自由出版社单行本,19901月五版印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徐兆仁改编的简体字本,亦随即为该校出版社所出版。
  杨露禅传家密本老拳谱—— 《张三丰太极法说》,见于吴公藻《太极拳讲义》和杨振基《杨澄甫式太极拳》。杨振基公布之家传抄本,得于母亲手授而为内修之秘谱,吴公藻公布家传抄本为吴爱仁堂珍藏本。吴公藻题记说:  “此书乃先祖吴全佑府君拜门后,由班侯老师所授,是于端芳亲王府内抄本,在我家已一百多年,公藻在童年时即保存到如今。吴公藻识。《太极法说》之中,有太极拳老拳谱32解和《口授穴之存亡论》、  《张三丰承留》、《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等内容。在《张三丰太极法说》和陈微明执笔的《张真人传》之中,张三丰的字,没有误写作字。  《诗·郑风·丰》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许慎《说文解字》载有字。显然,太极拳祖师张三丰,即《明史》本传之张三丰。陈微明还说:《宁波府志》载有拳术名目,虽未明言是太极拳,然其中与太极拳名目同者甚多。黄黎洲所作 《王征南墓志铭》述三丰传授源流甚详,中间曾传之宁波叶继美等。故《宁波府志》载之也。然则太极拳自可断定是三丰所传无疑。”  (《太极问答》)


  三、张三丰太极武道修为与学术渊源

        张三丰著作有《大道论》、《无根树道情》、  《云水集》和金丹诗与道箓灵文等,可资直接研究其太极武道功夫修为。例如:
《云水集》集句鉴赏
       
云木苍苍满翠微,道人闲眺立岩扉。
   
明朝佩剑携琴去,手持长弓逐鸟飞。
   
静中偶动仍非静,闲里能安乃是闲。
   
心虚气静养元神,静中有动动偏闲。
   
西苑无人白昼长,至尊端敬吕纯阳。
   
处处根栽延命药,时时打个定心桩。
   
太和山上白云窝,面壁功深似达摩。
   
定中万象无何有,说来不及做来多。
   
结庐高卧两名山,细研丹诀度人间。
   
武当夜对峨嵋月,遥忆吾徒已闭关。
  根据《张三丰全集·道派渊源》和《太极法说·张三丰承留》,张三丰继承了自许宣平、吕洞宾、麻衣、陈抟、王重阳、邱长春、贾得升、冯一元等众多道教先师递传的太极导引功法和青龙剑法,以武事得道,整齐划一地整理、演绎、集成太极十三势长拳和武当剑,领衔武当武功,这是他倡导三教合一从而汇宗太极大道,即武当派武道的重大举措。
  《太极法说·张三丰承留》说: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即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子来,字着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万载咏长春,心兮诚真迹。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浩然塞而冲,方正千年立。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水火既济焉,愿至戍毕字。
       
这则古风隐含三层意思:
       
1)盘古大帝开天辟地而乾坤分定;伏羲氏画卦作易而文字初创;黄帝得广成子守一处和之修身大道,至尧舜而演成行气导引功法,此功法著录于《行气玉佩铭》。《尚书》有云:人心唯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十六字心传,即尧舜十六母。孔子所谓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和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皆祖述尧舜。太极拳以太极哲学、兵争思想为指导,以行气导引、仿生御侮为形态,以斗纲九宫、八卦甲子为阵容,以老子道德、至柔无敌为指归,由是神仙学派性命双修卫道护法之武技演绎遂集其大成而汇为名宗。
       
2)武当道派理宗三教,统言太极。太极拳乃文乃武七十二式,其师承导源于许宣平太极功卅七式传授。
       
3)心诚可以传太极武技之真迹。祝愿张三丰传太极大道继往开来,发扬光大永绵常续。
       
可见,太极拳是张三丰集成的性命双修乃文乃武的武当武功形态,是汇集上古仙学导引动功与手战技艺高度融合与升华的演绎,而且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是对许宣平太极功法的继承和发扬,是我国拳法继少林外家而开启的武当内家名宗的标志。我国拳学经历由外家至少林,翻少林为武当,从而臻于太极武道的发展阶段。太极拳集中国拳学之大成,体现了我国武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明史》载,张三丰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  ‘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据《张三丰全集·后列仙传》说:邱元靖者,武当道士也。洪武初,三丰先生游武当,元靖与先生遇,拜为弟子,遂传以道妙,命住五龙,结庵修炼,以了大事。……太和四仙者,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皆楚人也。洪武初,三丰先生入武当,结庐于展旗峰上,四人请为弟子,遂传以清静守中之秘,于是命秋云住南岩,真得住会仙馆,古泉、善登住紫霄峰。四时静炼,后皆证果。
  14世纪,隐仙学家张三丰真人结庐武当山,研究上古仙学生气通天炼精易形的行气导引修真秘艺,总结汉魏唐宋各个历史时期诸家太极拳功理功法,演绎八门五步十三势,整齐划一地集成火候七十二行功拳架,并且著作经论与歌诀,授徒武当,开启太极武道门户。显然,《张三丰太极法说》无疑是三丰先生嫡传门徒如邱元靖及太和四仙等汇集整理而成,并且在武当派弟子中世代秘传,所以其中有《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的述作。
  后世称颂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法,犹如称颂仓颉造字留书史,九天玄女剑法传(《太极拳老谱·歌诀》)。太极拳家尊张三丰为祖师,如同土木工程专家尊鲁班为祖师,戏剧曲艺专家尊唐明皇为祖师,走方郎中尊李次口为祖师,都是历史人文观念和尊师重道、高尚其事、弘扬遗产、繁荣学术的重要标志。杨澄甫生前在京之时,每年正月初一必定带领众门徒前往白云观三丰殿拜年,这是武当嫡派太极拳家尊师重道优良传统之见证。


  四、太极武事以得道

  1、太极体用解说
     
《太极法说·太极体用解》曰: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其气意之流行,精神自隐微乎理矣。夫而后言乃武乃文,乃圣乃神则得矣。若特以武事论之于心身,用之于劲力,仍归于道之本也,故不得独以末技云尔。
     
劲由于筋,力由于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体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虽然若是,功成后犹有妙出于硬力者,修身体育之道有然也。
        2
、太极文武态势
  《太极法说·太极文武解》曰: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于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于心身也,为之武事。夫文武尤有火候之谓,在放卷得其时,中体育之本也。文武使于对待之际,在蓄发当其可者,武事之根也。故云:武事文为,柔软体操也,精气神之筋劲也;武事武用,刚硬武事也,心身之骨力也。文无武之预备,为之有体无用;武无文之侣伴,为之有用无体——如独木难支,孤掌不响。不惟体育,武事之功,事事诸如此理也。文者,内理也;武者,外数也。有外数,无文理,必为血气之勇,失于本来面目,欺敌必败尔。有文理,无外数,徒思安静之学,未知用的,采战差微则亡耳。自用于人,文武二字之解,岂可不解哉!
       
《太极法说·太极分文武三成解》曰:
      “
盖言道者,非自修身无由得也。然又分为三乘之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下乘即小成也。中乘即诚之者成也。法分三修,成功一也。文修于内,武修于外。体育,内也。武事,外也。其修法内外表里成功,集大成,即上乘也。由体育之文而得武事之武,或武事之武而得体育之文,即中乘也。然独知体育,不入武事而成者;或专武事,不为体育而成者,即小成也。
       
《太极法说·太极下乘武事解》曰:
        “
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所难得,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外,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其功何以得乎?要非沾黏连随已成,自得运动知觉,方为懂劲。而后,神而明之,化境极矣。夫四两拨千斤之妙,功不及化境,将何以能是?所谓懂粘运,得其视听轻灵之巧耳。


  五、武事太极以传道

        《太极法说·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曰:
        “
予知三教归一之理,皆性命学也,皆以心为身之主也。保全心身,永有精气神也。有精气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备动动。安安动动,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圣神也。先觉者,得其寰中,超乎象外矣。后学者,以效先觉之所知能。其知能,虽人所固有之知能,然非效之不可得也。夫人之知能,天然文武。目视耳听,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孰非固有也明矣。前辈大成,文武圣神,授人以体育修身进之,不以武事修身传之。至予得之手舞足蹈之采战,借其身之阴,以补助之阳。身之阳,男也;身之阴,女也。然皆于身中矣。男之身只一阳,男全体皆阴女,以一阳采战全体之阴女,故云一阳复始。斯身之阴女不独七二,以一姹女配婴儿之名,变化千万姹女采战之可也。亦安有男女后天之身以补之者?所谓自身之天地以扶助之,是为阴阳采战也。如此者,是男子之身皆属阴,而采自身之阴,战己身之女,不如两男之阴阳对待修身速也。予及此,传于武事,然不可以末技视,依然体育之学,修身之道,性命之功。圣神之境也。今夫两男之对待采战,于己身之采战,其理不二。己身亦遇对待之数,则为采战也。是为汞铅也。于人对战坎离之阴阳兑震,阳战阴也,为之四正;乾坤之阴阳艮巽,阴采阳也。为之四隅,此八卦也,为之八门。身足位列中土,进步之阳以战之,退步之阴以采之,左顾之阳以采之,右盼之阴以战之,此五行也,为之五步,共为八门五步也。夫如是,予授之尔,终身用之不能尽者矣。又至予得武继武,必当以武事传之而修身也。修身入手,无论武事文为,成功一也。三教三乘之原,不出一太极。愿后学以易理格致于身中,留于后世也可。
      
《太极法说·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曰:
       “
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主宰理以有天地,道在其中,阴阳气道之流行,则为对待。对待者,阴阳也,数也。一阴一阳之为道。道无名,天地始。道有名,万物母。未有天地之前,无极也,无名也。既有天地之后,有极也,有名也。然前天地者曰理,后天地者曰母,是乃理化先天阴阳气数。母生后天,胎卵显化,位天地,育万育,道中和然也。故乾坤为大父母,先天也;爹娘为小父母,后天也。得阴阳后天之气以降生身,则为人之初也。夫人身之来者,得大父母之命性赋理,得小父母之精血形骸,合先后天之身命,我得而成人也,以配天地为三才,安可失性之本哉?然能率性则本不失,既不失本来面目,又安可失身体之去处哉?夫欲寻去处,先知来处。来有门,去有路,良有以也。然有何以之?以之固有之知能。无论智愚贤否,固有知能皆可以之进道。既能修道,可知来处之源,必能去处之委。来源去委既知,能必明身不可不修。故曰,自天子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夫修身以何?以之良知良能。视目听耳,曰聪曰明;手舞足蹈,乃武乃文;致知格物,意诚心正。心为一身之主,正意诚心,以足蹈五行,手舞八卦,手足为之四象,用之殊途,良能还原,目视三合,耳听六道。目耳亦是四形体之一表。良知归本,耳目手足,分而为二,皆为两仪,合之为一,共为太极。此由外敛之于内,亦自内发出之于外也。能如是,表里精粗无不到,豁然贯通,希贤希圣之功,自臻于曰睿曰智,乃圣乃神。所谓尽性立命,穷神达化在兹矣。然天道人道,一诚而已矣。


  六、太极武道与现代体育

        太极者,天古之极也。太极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强身健体和养生御侮技艺的光辉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武医宝库的宝贵遗产。它导源于华夏文化,受到古典导引和手战技艺的孳乳。我国先贤集儒释道仙之哲理汇宗太极大道,引导人们修身养性,从而跻身长生久视之寿域。张三丰祖师教授武当弟子以清静守中秘术之时,就曾经指出:  “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张三丰太极拳术经过武当道人云游而传播于道教名山和著名道观,如太白山、青城山、齐云山、清源山、崆峒山、昆仑山、崂山、白云观、千载寺、吕祖祠等风景名胜,以致明末千载寺武道李博传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仲、李信等,从而流传于李自成军中乃至赵堡镇和陈家沟;经过明成化年间的王宗传浙江温州陈州同,至海盐张松溪而传递江南派;清初,经过山右王宗岳密授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递相传承而于咸、同年间得以弘扬于河北、山东、直隶与京师,渐及于全国,当今更风靡于世界。在中国近代武术史上,杨露禅公开张三丰太极武道学派,杨氏三代以职业技击家享誉杨无敌驰名于京城。杨澄甫继北京授徒,又奔走江淮闽浙,南下沪杭宁粤,广授予人,佳惠来者,志在发扬国粹瑰宝,功在弘扬太极武道。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
  太极拳本《易》之太极八卦,曰理气象以演成。孔子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岂能出于理气象乎?惟理气象,乃太极拳之所胚胎也。三者得能兼备,而体用全矣。然象则取法太极八卦,气则不出阴阳刚柔,理则主宰变易不易以穷其化。学者尤宜先求其象,以养其气,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又说:  “太极拳,非专为与有力斗狠而作,盖三丰真人创造柔拳以资助道体之用。世之有愿卫身养性,却病延年者,无论骚人墨客,羸弱病夫,以至老幼闺人,皆大欢喜学习。有恒者,三岁有成。若问其用,则在不用力而却不畏有力者来击我,以吾之至柔,自足以制胜者,盖顺其势而取之也。卫生养性之要,亦曰顺而守其弱也可。不然,虽有勇力如贲育者,亦非太极拳家之所取也。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武当内家拳艺术。它的健身功能,在于自然状态下的精神意气和体魄毅力的综合训练。《黄帝内经·素问》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又说: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老子》说:  “专气至柔,能婴儿乎。《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又说:  “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行气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为也。说明气和是生命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体柔则是人们返老还童的标志。太极拳的练功方法是上古仙学导引功法。李颐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释导引,颇为言简意赅。可见,太极拳术,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获得健康长寿的修炼技术。一言以蔽之,太极拳乃吾国之至宝。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说:
        “
盖闻欲得非常之宝者,必有非常之功用。求非常之功用,必有非常能识之人指导之。昔有赵璧,无和氏不能知其宝;虽有千里马,无伯乐诚难知其奇。天地之大,珍宝繁多。视物不能及师旷之听,可不惜哉!欲求宝者,至在目前,犹恐不视耳,譬学体育者不学我国宝,花数千金而赴欧美者,岂不舍近求远?然而,不知国宝,勿怪之哉。余今为强国计,今为同志习体育计,欲得国宝,敬告诸君练太极拳是也。练太极拳,身体与精神平均发大,延年益寿,百功寓焉,而且防身又能对敌。此拳益处,笔难尽述,练后自得之。太极拳可称非常之宝,非他拳之可共论也,愿同志谅之。
       
人类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生存繁衍于四方上下之中,古往今来之世。因为适应当今社会生活高节奏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且积极参与的高尚的传统武术健身运动。随着人类健康运动的广泛开展,太极拳术越来越体现出自身的科学价值并焕发出普遍的社会效益。拳通太极风云外,道在阴阳造化中。(太乙山人题《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盖张三丰太极拳术不仅运动健身,致柔克刚,而且习定增智,止观坐忘。其统言太极,入定出定,光大慧命,实兼儒释道三家之精妙。

 


相关热点推荐
<<明代山西王宗岳家族
<<论山西绛州关于王宗
《张三丰考》
《 张三丰太极武道思想
<<赵堡太极拳考源>>
<<张三丰太极拳流派>
“张三丰太极拳论”真

山东武当三丰太极会馆有武当太极拳,赵堡太极拳,三丰太极拳,山东太极拳等项目
版权所有:淄博三丰太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解庄村  联系电话:13864434945(王老师)
网址www.wdtjq.tankehu.com 邮箱wja789@163.com 站长Q Q2469249950  
Copyright © 2013-2017 www.wdtjq.tankehu.com & www.yu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