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太极溯源 » “张三丰太极拳论”真伪之争辨析

“张三丰太极拳论”真伪之争辨析

李师融 2013-12-08 19:46发表
阅读次数 1855

   张三丰太极拳论真伪之争辨析

                                            作者:李师融

 

一、争论的由来

        1925年,杨式太极拳正宗传人陈微明,首次代表杨氏著作《太极拳术》,公开向社会发行,影响甚广。该书是杨澄甫宗师口授,微明代笔,故书中有杨澄甫拳照(杨氏家传)的正宗拳谱。该书经澄甫公审定首肯,拳谱的真实性是有保证的,是一本价值很高的古籍。
       
书末附录的古拳谱,第一篇的原文如下:
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有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原书注云: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以上拳论,原没有标题,转抄者自立标题。陈微明用《太极拳论》,吴图南则用太极拳用功秘诀,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中则用禄禅师原文为题,不够统一。后人鉴于王宗岳著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一文,已定名为《太极拳论》,为了不致重复,另立一题以示区别。因该拳谱之末有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一语,故俗称张三丰太极拳论。本文为便于读者理解,暂沿用这一俗称。
  1931年,唐豪为了树立清初陈王廷为中国太极拳的最早创始人,对拳论中所注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一语,视为极大的障碍。必须否定张三丰,才能树立陈王廷为鼻祖。因此,陈微明所传的张三丰太极拳论便成为唐豪的攻击重点。
       
唐豪攻击的手法,主要是利用清之武禹襄学习上述拳论后,结合其心得,改写的《十三势说略》为据,诬蔑陈微明及其他杨门弟子,将武氏之《十三势说略》篡改成张三丰太极拳论。以达到否定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的重要史证。
       
武禹襄的《十三势说略》全文如下:
        “
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即而劲动。转换须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唐豪否定张三丰,有以下几处歪理:
  (1)在《太极拳研究》的第142页说:“1931年,出版之《太极拳使用法》,篇名为《禄禅师原文》,皆杨门弟子所附会。又杨家太极拳谱气宜鼓荡39个字,改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十三字。此下仅略加增删润色而已。……北京为人文荟萃之地,禄禅行教于此,弟子甚广,岂能不改作?必谓杨氏所得,乃武氏初定本。亦畬、启轩兄弟,不独与禹襄为甥舅,兼为禹襄直传弟子。如有初定本,决无传杨不传李之理。今亦畬写贻郝和本,李福荫廉让堂本,皆绝迹不见,独见于杨氏流传之本。此予断,禄禅门人所改,乃衷于理。
  唐豪这些毫无证据的推想,本不足信,后因顾留馨氏支持其说,进一步发挥,才有一定影响。
       
2)顾留馨著《太极拳术》第354页,全文抄引了陈微明的上述拳论后,评论说:以上引自陈微明著《太极拳术》1925年上海致柔拳社发行,因有杨澄甫拳式图解,故流传极广。原为武禹襄《打手要言》中的末一段(本文注:《打手要言》是李亦畬将武禹襄的四篇短文合为一篇,冠以《打手要言》之标题。其中末一段,即上文所抄的《十三势说略》),经杨氏弟子窜改开头几句后,作为张三丰《太极拳论》,又将王宗岳所著长拳论十三势者两段,也作为张三丰所作。顾氏在当时是大大有名的权威。迷信权威,深信其说者,不乏其人。顾氏不但在言论上有影响,而且在实践上也有行动,在他审校的《太极拳全书》中,已经对傅钟文著《杨式太极拳》、徐致一著《吴式太极拳》所附录的王宗岳著《十三势行功心解》改为武禹襄作,将俗称的张三丰《太极拳论》改为武禹襄著《太极拳论》。又将孙剑云著《孙式太极拳》所附的张三丰太极拳论改为武禹襄太极拳论;但标题虽改,文末仍有原书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露出了篡改原著的迹象。这些改动,使后学之士分不清王宗岳、武禹襄的真正著作,往往张冠李戴,贻误后世。故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太极拳谱》,受其影响较深。1997年出版的权威著作《中国武术史》也高度评价唐豪的源流考证。但是,真理是否属于权威,仍需实践检验才能定论。
       
3)唐豪觉得,要否定张三丰,单否定杨氏拳谱(后简称杨谱)还不能解决问题,还要攻击武禹襄才能圆场。因为武氏之甥李亦畬,在草写《太极拳小序》时,初稿有太极拳创自宋之张三丰一语。禹襄之孙武莱绪在《先王父廉泉府君行略》中说:太极拳自武当山张三丰后,虽善者代不乏人,然除山右王宗岳著有论说外,其余率皆口传,鲜有著作。说明武派的嫡传弟子,均尊张三丰创太极拳。唐豪在《太极拳研究》第146页说:禄禅出身僮仆,无能臆 造张三丰。禹襄廪贡生,博览书史,若太极拳之附会张三丰,不出于禹襄,禄禅、亦畬、莱绪、延绪之说,岂能尽同。……永年西乡何营村文生陈秀峰,禄禅之班侯门人也。其太极拳谱全文之首有曰: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予断此为禹襄初文以授禄禅者,后来杨氏传流北京之谱,不一其处,无在谱首者,皆为后人改移。
       
从以上三则否定张三丰说法观之,全属主观臆想,提不出半点人证、物证的实据,实在太武断了。
       
本文以充分的历史证据,对上述谬论,详加剖析。揭穿伪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二、考证的焦点

        要澄清史实,驳斥唐豪之谬论,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1)拳谱中的原书云: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是武禹襄初定本首先提出,授予禄禅,还是王宗岳谱写拳论时,亲笔留下的史证。
       
2张三丰太极拳论是王宗岳传下的古谱,还是陈微明将武禹襄的《十三势说略》篡改而成。
       
以上两个考证焦点,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解决了前者,后者即迎刃而解。
  三、杨氏拳谱源自陈长兴之传,  非源自武禹襄之传
       
杨谱源自何人之传?以前鲜为人知。陈家沟说,其处无王宗岳拳谱(后简称王谱);杨氏传人,也隐讳拳谱之来源,使人误以为源于武氏之传。实际上,陈长兴拥有整套拳谱。因其谱源于赵堡掌门陈敬伯违反门规(拳不出村),私自授谱族弟,不便宣扬,故长期保密其出处。杨禄禅之拳谱,实为陈长兴之传,证据如下:
  (1)杨氏拥有一套古谱32目,杨振基在著述《杨澄甫式太极拳》时,已将原件影印公之于世。杨振基于1992年委托严翰秀代笔出版《杨澄甫式太极拳》时,已将该谱为陈长兴传,告知严翰秀,其后严翰秀告知笔者。
       
2)李亦畬著《太极拳小序》早已点出了陈长兴拥有王谱之秘。文曰: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入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李亦畬何以知此不宣之秘呢?因杨禄禅与武禹襄为同一时代、同一家乡之亲密拳友,经常切磋拳艺,交流拳谱,禄禅获长兴授谱之秘,虽对外人保密,但对禹襄是如实透露的。李亦畬从武氏处得悉真情,故能有证据地点出,王宗岳拳谱已传入陈家沟。李亦畬之曾孙李光藩也据祖传,在其撰写《杨露禅三下陈家沟》的纪实文学中,证实陈长兴又将祖传秘诀,看家绝技授予杨露禅。(载《中国太极拳》杂志1994年第248页)这又佐证了杨振基所述是真实的。武氏嫡系传人证明杨谱非源自武氏,是最有权威之证据。
       
3)从拳谱的文字校核,杨谱与陈长兴家存的乾隆抄本是吻合的。所有不同之处是,授予禄禅之谱只传拳谱,省略了六首张三丰的拳经歌诀(七言四句);而乾隆抄本则保存完整。乾隆抄本已由长兴之孙陈延熙于19001906年期间,在天津授拳时,赠予友人形意拳名家许占鳌,许再传姜容樵等。姜氏于1930年著《太极拳讲义》,将该谱公之于世。下面是乾隆抄本张三丰太极拳论之相关原文:
       
歌诀二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宜右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譬之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损坏之速乃无疑。
   
虚实要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歌诀五 
   
掤捋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拳论)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
   
以上系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杨谱乾隆抄本这两份不同流传途径的证据看,基本吻合。可以确认,杨谱是陈长兴之真传无疑。陈长兴的存家之谱,有六首歌诀与王宗岳拳论一一对应。其中歌诀三和四对应的是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此论单独抽出后,就会将歌诀二歌诀五和附在歌诀后之旁注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连起来。杨氏拳谱,因缺少歌诀相间隔,误把两首歌诀对应的拳论,合为一篇。由此验证,便理顺了杨谱的真正来源。
  应当指出,据路迪民等的古拳谱原貌考证,及笔者的再考证,确认古谱是王宗岳对张三丰所传的拳经歌诀,作一一对应的诠释。谱中的释文均为王宗岳著,歌诀均为张三丰原著。王宗岳在谱写完毕后,向后人交代,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指的是张三丰的拳诀,不是他自己的拳论。因此,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作者应是王宗岳,不是张三丰。但俗称为张三丰太极拳论,从广义来看,也无原则错误,因为王宗岳之全部拳论,均为张三丰的拳理所传。
       
(4)从杨谱中的《十三势歌》,同武禹襄所传的《十三势歌》相比,其中文字大同小异。小异部分,杨谱与乾隆抄本相同,也说明杨谱源自长兴所传,非禹襄所传。见下表:

         武氏拳谱              杨氏拳谱               乾隆抄本
 
气遍身躯不稍痴     气遍身躯不少滞     气遍身躯不少滞
 
势势存心揆用意     势势揆心须用意     势势揆心须用意
 
工用无息法自休     工夫无息法自休     工夫无息法自休
 
详推用意终何在     想推用意终何在     想推用意终何在
 
歌兮歌兮百四十     歌兮歌兮百         歌兮歌兮百
 
枉费工夫遗叹息     枉费工夫贻叹息     枉费工夫贻叹息


   四、陈微明忠实传播杨氏拳谱

       唐顾诬蔑陈微明窜改拳谱,其言是不堪一驳的。查吴公藻(吴鉴泉次子)1935年著《太极拳讲义》已将杨禄禅在京授拳时,传与其祖父全佑的全套拳谱公布。第32页的《太极拳论》即为陈微明传出的《张三丰太极拳论》。全文的文字、段落,以及拳论之末所附的原注云:此系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完全相同。这是证明陈微明忠实传播杨氏拳谱的铁证。吴公藻在书中还特地亲笔留言云:此书乃先祖吴全佑府君,拜门后由班侯老师所授。是端方亲王府内抄本。在我家已有一百多年,公藻在童年即保存到如今。吴公藻识。这是铁证。唐豪曾博览众谱,理应知悉该谱的传播真情。但为了树陈王廷,否定张三丰,必须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掩盖骗局。
       
上文已证实,杨禄禅获得长兴师授王谱,是在第三次下陈家沟满师之时。据《从古城走向世界——永年太极拳史集成》的记载:据广府南关的老人言,杨禄禅是21岁开始去陈家沟,40岁左右回到老家的。杨禄禅生于1799年,21岁,时在1820年;三下陈家沟历时18年,加上回乡的时间,可推算出杨禄禅获谱之年约在180年。杨禄禅赴京授拳之年,据该书的《永年太极拳大事记》云:“1854年,杨禄禅经同乡武汝清介绍,到端王府教授太极拳。
       
再看武禹襄的学拳和著文经历,武禹襄是在1852年才去赵堡向陈清平学太极拳的。乔松茂在《武式太极拳的源流和特点》记述其学拳情况时说:复将陈师(清平)所赠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势概要图》和《拳论》一并抄绘携返,与其甥李亦畬、李启轩一同研习。两年后,技艺骤进,理法大明。窍要尽能施于身。因之将前之札记,参以后阅之《拳论》,练功方面的发悟,衍写成《拳解》四则……”这里已说明,《拳解》四则不是武氏创作的,而是以后参阅经典《拳论》而衍定的。这四篇衍定的拳解,就是后来由李亦畬合为一篇,冠以《打手要言》标题的内中四小篇,其原题为《十三势说略》、《太极拳解》、《十三势行工要解》和一篇无题的又曰。参考哪些拳论衍写呢?不难看出,是参阅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工心解》及张三丰太极拳论而写成。
  据李亦畬手抄的老三本得知,武氏从陈清平处所获之王谱,缺少《十三势行工心解》及张三丰太极拳论,而杨谱正好有此二谱。杨、武是亲密拳友,杨对北京弟子全佑尚能无私授以全套拳谱,对武氏当然会更加关照,必抄传赠与。因此,武氏衍定的四篇拳解,是以杨谱为蓝本而衍定的,故文字大都相同或相似。衍写的时间,是在武氏回乡后,经两年练功,技艺大进之后,才有衍写的水平。亦即是在1854年以后的某年写成,最早也在1855年写成,比杨谱获得时间约迟15年。
       
杨禄禅于1854年赴京授拳,已无法看到武氏衍写之文。可见唐豪所攻击的武氏授禄禅以初定本,禄禅在京找弟子窜改武谱,纯属无稽之谈和不负责任的诬蔑。
       
本文以不同流传途径的两种拳谱,对照佐证,来检验古谱的真实性。已经确认陈长兴原有的王宗岳拳谱,已包含有张三丰拳论,及旁注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既然是明朝传下的古谱,经过四百余年的辗转抄录流传,必然还有其他抄本与古籍之中存有这些残谱。当然,年代愈是远古,古谱的散失更为严重,不易保存。在此情况下,若能挖掘一二份古谱佐证,已足够证明张三丰创拳的真实性。下面举出两例:
       
(一)据赵堡传人杜元化著《太极拳正宗》一书载有陈清平传下的《太极拳总论》,其中引用的古谱,就是张三丰太极拳论,原文是:
 
太极拳总论(附歌)
河南怀郡温邑赵堡镇陈清平
       
歌云:举步轻灵神内敛,   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宜右有虚实处   意上寓下后天还。
  歌云:举步轻灵神内敛
  一举步,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歌云:莫教断续一气研
      
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歌云:左宜右有虚实处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歌云:意上寓下后天还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 而无疑。总须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背丝扣为太极拳之母,是此拳彻始彻终的功夫。此论此歌是教人单做背丝扣顺逆动作之法,故以总称之。
       
陈清平所传之谱,因署有陈清平之名及后附之背丝扣一语,前人误 以为陈清平所作;但对照乾隆抄本的歌诀二及释文,则基本相同。可见此论实为陈清平引用王宗岳拳论,以指导背丝扣的动作。
       
由此拳论看,与乾隆抄本是同出一源的。陈清平何来此谱?溯其源即知,是明末的蒋发受山西王宗岳之传,在赵堡派内,经邢喜怀、张楚臣、陈敬伯、张宗禹、张彦而传给清平的。故杜元化(育万)于1933年出版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时,在书之末页,附上该谱,题为《杜育万述蒋 发受山西师传歌诀》,这是该谱源流的真实记述。然而,受唐豪观点为影响的考证者则认为:原题为《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之二),杜育万为鑫本的订补者之一。当时盛传山西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的太极拳源流说,此篇即含有附会之意。这一考释的 错误之处,是把王宗岳定为清乾隆人,蒋发为明末清初人,因此否认王宗岳传蒋发。今已考证出大量事实,证实王宗岳为明朝人,收蒋发为徒。杜育万之说正确无误,应予澄清。
  (二)据《武当》杂志1998年第8期所载的王震川供稿、谭大江校评的《孤本残卷秘典,隐世历却重光》一文,挖掘出赵堡太极拳的古本拳谱,是赵堡第四代传人王柏青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所编的《太极秘术》古谱。谱中的第一篇即是俗称张三丰太极拳论,文字与乾隆抄本相同。关于这些源流,王柏青在原序有云:余从师于温州(温县)张楚臣,先师曰:是术得之于道门(指张三丰所创),精微□□□,不可言传之妙,德不修者不与之,名利重者难成之。才不足□□□之。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惰。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更忝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光耀九州……雍正六年冬愚叟王柏青留示。这是一份宝贵的史证,王柏青自称愚叟,秘而习之历四十余载,若青年二十岁左右习拳,当时王柏青已近七十岁,其生年应在1660年左右,往上推三代,便是蒋发,蒋发生年为1574年,相距八十余年,平均每代传人间距二十七八年,大体吻合。从这一古谱看,王宗岳拳谱确为明代流传下来的。其中的旁注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是王宗岳所定的重要史证,王宗岳的全套拳谱皆是阐述张三丰的拳理秘诀。故所谓张三丰太极拳论,在本源上看是正确的。
       
唐豪的源流考证,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直居主导地位。但民间的看法却不同,现将各方面的评价转抄于后,供社会作一公正的评定。
       
11997年出版的《中国武术史》的《武术论著与学术成果》中(第359页)的评价是:依考据探求武术源流的论著不多,主要出自唐豪手笔,徐震等也撰写了一些。自二十年代末,唐豪广泛查寻文献,收集民间武术抄本,深入实地考察,不仅写出了《少林武当考》、《少林拳术秘诀考证》、《内家拳的研究》以及关于太极拳源 流和拳谱的系列考证论著等,还出版了《中国武艺图籍考》、《行健斋随笔》等广辑武术史料的考著。唐豪的考证论著,应该说材料翔实,推论细密,结论也较公允,为武坛扬弃附会玄虚之说,提供了依据。为后继者提供了考察拳术源流的方法和研究武史的重要材料,唐豪的开拓性研究,为现代中国武术史学科打下了基础。
       
2)太极源流的研究家徐震先生,是唐豪的同时代人,也对唐豪的考证作了深入的研究,徐震先生的评价,在1961924日给友人金仁霖的信中有曰:唐豪同志对太极拳本身的技术方面,实未下过工夫,对这方面的体会是很浅的,往往从形式上看问题。这一点以后还要详述鄙见。至于唐同志的考据,其辛勤实地调查的精神确可钦佩,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形而上学的观点,往往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这可能由于他以前操持律师职业养成了习惯,只求取胜,不虚心地研 究相反方面的理由与证据。再唐同志在解放前是相当 骄傲的,解放后有了改进,这是进步的表现。但似乎所有的旧习惯,并不能一扫而光。所以始终坚持其陈王廷根据戚继光的《拳经》创造太极拳之说。鄙见向不同意此点,与尊论可谓不谋而合。(以上据金仁霖先生向笔者提供原函之复印件)
  (3)在赵斌等著《杨氏太极拳正宗》第231—232页有评:谈到唐豪的考证,有一段太极拳的派别恩怨必要提及。1930年前后,杨澄甫、吴鉴泉共负盛誉,关系极好,吴称呼杨为三叔,十分尊敬,从无以吴派另立门户之意。当时的政客褚民谊已任行政院秘书长,对杨老师恭维有加,并计划以其权势发展杨氏太极。但因在某集体宿舍邀杨老师与他做推手示范时,原以为杨老师会顾及他秘书长的面子,不料刚一接触,就被杨老师发出丈外。褚一气之下,改变初衷,转投吴氏门下,抑杨而捧吴,并且将太极拳划分为吴杨两派。此后在陈微明创业的致柔拳社举行的张三丰祖师寿诞典礼时,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长唐豪也指责杨派伪托神仙炫耀于世,乃远赴河南,进行调查,并著《少林武当考》一书,从而把太极拳在祖国早期孕育和发展的历史推迟了几百年(参见宋志坚《太极拳源流考证辩》)
       
笔者对上述评价的看法,同意徐震先生的评价。徐震先生对唐豪的考证有深刻的了解,徐氏是一位正直的研究者,备受后人尊重,其名著《太极拳考信录》是后继研究者之珍贵史籍,笔者深受启发,而步其后尘。
       
褚民谊贬低和打击杨派,及唐豪否定陈微明的行为,互相是有联系的,是趋炎附势的表现。褚民谊虽官居高位,但心术不正,后来沦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唐豪追随褚而否定杨派,立场错了,其考证的结论必然错误。先有了否定张三丰的框框,后去调查,以此框框去找证据,未有不铸成大错者也。望后继之考证者,引以为戒。
     
注:陈清平之原谱,突出拳论,把四句歌诀附于四段拳论之后。此种编排,与王宗岳原谱的顺序颠倒。后学者往往以为第一句歌诀和第四句歌诀搭配陈清平关于背丝扣的论述,而指责为伪谱。为此,本文转抄时,把每句歌诀调到相应的拳谱之前,文字则完全忠于原谱,以避免误会。

 


相关热点推荐
《张三丰考》
<<明代山西王宗岳家族
<<论山西绛州关于王宗
《 张三丰太极武道思想
<<赵堡太极拳考源>>
<<张三丰太极拳流派>
“张三丰太极拳论”真

山东武当三丰太极会馆有武当太极拳,赵堡太极拳,三丰太极拳,山东太极拳等项目
版权所有:淄博三丰太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解庄村  联系电话:13864434945(王老师)
网址www.wdtjq.tankehu.com 邮箱wja789@163.com 站长Q Q2469249950  
Copyright © 2013-2017 www.wdtjq.tankehu.com & www.yu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